rss
    0

    马拉松活动总结十篇

    2024.02.05 | admin | 212次围观

      马拉松活动总结篇1

      北马与公益结合的初衷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北马是国内慈善赛事的先驱

      石春健 马拉松赛事管理培训公司橙光线合伙人

      北马很早就开始做慈善活动,最初的做法是从报名费中拿出一部分捐给某个慈善组织,可能某一年捐给抗洪救灾,某一年捐给希望工程,或者购买体育器材、服装等物品,捐给贫困地区。

      北马真正的慈善营销是从3年前开始的,开启此项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北马开始变得一票难求。慈善组织通过议价购买慈善名额,再通过回馈老客户或慈善募集来分配名额,从而推广自己的活动。

      这种慈善营销模式起源于伦敦马拉松,在其他世界知名的马拉松赛中,慈善名额也大致如此分配。当选手报名没有中签时,可以点击马拉松官网内的慈善机构的链接,从慈善机构报名。当然,这样的报名是有要求的,慈善机构会了解报名者参加这个项目的目的以及可以募集到多少善款,从其中筛选适合者给予名额,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报名者进行慈善活动。但这种模式在中国目前还无法开展,大多只能通过购买慈善名额来募集善款,其参与度与国外的先进赛事还有一定差距。

      马拉松赛事应该肩负社会责任

      王简中奥路跑公司总经理

      作为北马的赛事运营公司,中奥路跑去年收获颇多。北马首获“CCTV体坛风云人物大众体育精神奖”,是对其多年来公益贡献的最佳褒奖,更加激励了我们继续深耕公益的决心。

      众所周知,在大满贯赛事中,伦敦马拉松以慈善闻名。北京马拉松赛很早就考察了伦敦马拉松赛的办赛模式,并在国内率先尝试。自2011年开展“为公益而跑”以来,北马先后与40多家公益项目和公益机构合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马拉松赛是政府让出公共资源举办的带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活动,作为国内领军赛事,北马肩负着这样的社会责任 。

      今年的北马选手报名时要先选择自己支持的公益机构,组成15个大公益团队,根据团队平均完赛成绩及线上拉票结果,综合计算出15个公益团队的排名,由所在公益机构按梯级分享由组委会以及华夏幸福共同捐赠的100万元公益金。这100万元公益基金由北马赞助商华夏幸福出资50万,组委会出售慈善名额筹集50万共同组成。从统计来看,支持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的跑者最多,这是一个救助被拐儿童的慈善组织。此外,支持盲童、聋童慈善组织的跑者也很多,救助需要帮助的孩子是更受大家欢迎的项目。

      这次“益呼百应”活动最大的社会效益,就是让大家切实接触到这些公益组织,参与其中,为奔跑赋予更多的意义。但如何让跑者更好的结合慈善,参与到这些组织中去,仍是北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公益跑玩法多

      崔英善马拉松赛事管理培训师

      马拉松赛事牵手公益已经非常普遍,但是赛事究竟如何与公益结合,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和广度。最简单的方式是寻找一个公益合作伙伴,通过赛事现场和各种宣传渠道联合举办公益宣传活动,一方面提升赛事本身的形象,另一方面为公益项目提供宣传机会,确实是双赢的合作。

      在欧美大赛上,更为普遍的做法是鼓励选手通过公益名额参赛,在完成马拉松这一人生挑战的同时,完成为公益机构筹款的另一挑战,让选手的马拉松之旅更有深刻的意义和非凡的体验。芝加哥马拉松在2015年有1万名公益跑者代表170个本地、全国和全球的公益机构挑战马拉松,每一个人自己开筹款页面完成筹款,筹到的总额超过了1800万美元。

      伦敦马拉松在支持公益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系统也最为发达,2016年提供了13750 个名额用于支持公益机构,占总名额的 38%。这些名额吸引到的选手合力为上千家各个领域的公益机构筹到了近6000万英镑的善款,创造了单项赛事筹款的世界纪录。

      马拉松活动总结篇2

      据中国田径协会提供的2012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介绍,最近三年中国的马拉松赛事呈井喷式增长态势,已成为全民参与健身最受欢迎的重要项目,也是最受百姓欢迎和参与的田径项目。2010年中国共举办12场马拉松赛事,2011年增长到了22场,2012年达到33场,今年则将达到近40场,正在策划、规划承办和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有增无减,参与马拉松赛事的健身爱好者数量年年攀新高。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田径协会主席段世杰解读认为,中国马拉松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不能够满足需求。相关部门要因势利导,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据段世杰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仅世界各国田径协会在国际田联备案的马拉松赛就有2894场,其中美国789场,日本215场,德国658场、法国348场、英国375场,意大利1114场、俄罗斯150场、印度50场。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3亿多人口,去年仅仅举办了33场马拉松赛。

      段世杰分析,马拉松运动在世界范围广泛发展必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举办马拉松赛事,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康运动中来,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为民服务,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自身价值而言,马拉松参与广泛、成本较低。而且这项运动具备展示文化、推动健身、内外兼修,健康文明、公共名片、沟通平台,和谐活力、开放包容、打造品牌、经营城市等综合功能。

      马拉松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独具眼光的“营销”战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市长金烈介绍。去年举办的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为和龙架起了一座对外交流的虹桥。主题为“生态、文明、边境、民俗”的和龙国际马拉松赛,不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投身到长跑健身活动中,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密集报道,使得和龙丰富多彩的朝鲜族象帽舞、鼓舞等一系列民俗表演,以及朝鲜族民族风味美食、有机绿色食品。边境风情等得打了全方位展示,让人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和龙秀美的自然风和徇丽的朝鲜族民俗风情。

      马拉松在中国热度不减,还因为有一寸比体育营销高手操盘。长期从事马拉松推广的厦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思杰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张思杰认为,马拉松是一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完美结合的运动项目,是发展全民健身、发扬体育文化的良好载体,要打造健康的品牌马拉松赛事,需要专业的团队在政府的支持下,将赞助企业、公益活动。品牌推广等资源运用市场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热度不减的中国马拉松背后是一批颇具战略眼光的企业在助力,去年30多项马拉松赛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募集资金的运作方式已成为办赛主流。

      联想集团继成为北京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的顶级赞助商后,再度在体育营销上发力的选项就是马拉松。这同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魏江雷自己就是一个马拉松发烧友密不可分。魏江雷每年都要跑至少两个全程马拉松,他认为跑步是一种运动,跑马拉松是一种态度,每一个在跑步、在坚持,在挑战自我的人都值得尊重。马拉松40多公里的舞台,成为一个展示、表演。分享、激励的平台,给赞助企业塑造健康形象提供了载体。联想去年以来一共赞助了北京、上海、兰州、杭州、厦门等众多马拉松,融入了“爱”和“慈善”等主题,将马拉松注入全民健身娱乐嘉年华的元素,换来了旺盛的人气和良好的市场回报。

      马拉松活动总结篇3

      摘 要 本文根据马拉松的项目特点以及人体生理生化特点对马拉松运动员出现过度训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提出了从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和训练学的角度上预防和恢复过度训练的方法,希望能为马拉松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理化角度 马拉松 运动员 过度训练 预防 恢复

      一、过度训练的概念与可能机制

      (一)过度训练的概念

      过度训练会对运动员造成疾病,主要是由训练的总量、频率和强度三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过度训练会对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造成许多不良后果,生理上出现食欲不振、呕吐、恶心、失眠等症状,心理上出现压力过大、兴奋过度、焦虑不安以及对训练的畏惧等状况,严重时可能造成运动员运动生涯的提前结束。如果马拉松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训练总量过多、训练频率过高、训练强度过大,再加上身心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就可能产生不适状况,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过度训练。

      (二)导致过度训练的可能机制

      1.糖原消耗不足。马拉松运动项目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从碳水化合物中汲取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在高强度的训练中,碳水化合物的的能量供给不能够维持运动员进行动作保持的时候,这时候糖原就会进行再合成,当肌糖原被汲取完之后,运动员的能量就逐渐的下降,就会感到疲惫。

      2.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与荷尔蒙系统不再能维持平衡,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会导致身体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比如运动时差综合症,这种综合症又分为交感神经类型与副交感神经类型。

      二、马拉松运动特点对过度训练的影响

      (一)马拉松运动特点

      马拉松运动是距离特别长的长跑运动,需要在公路上进行42.195公里的长跑,持续时间通常大于2h。参加马拉松运动的运动员需要具备在各种地形中的跑技与战术,对呼吸的节奏善于控制和稳定,并能够通过最合适的跑步技术节省体能,以此达到对长时间运动的适应。所以马拉松运动员的日训练量非常大,训练的时间也很长。马拉松项目的本身特别容易引起运动员疲劳,如果运动员在训练后忽略了放松与拉伸等部分环节,也没有积极进行生理与生化的检测,运动员就非常容易发生过度训练的情况。

      (二)生理与生化特点

      马拉松运动是强度较大的一项活动,在运动员运动的过程中,神经活动的分化能力较高身体机能的均衡性也较高,运动员的身体逐渐趋向生理与生化,并主要依靠I型和Ⅱa型肌纤维进行工作。

      三、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恢复

      (一)生理学恢复法

      在运动员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后,运动员要对肌肉进行反向牵拉,尤其是容易产生疲劳的颈部肌肉、腹肌、腰、小腿三头和股四头肌等,队员之间互相进行牵拉和静力性伸展,缓解即刻性的肌肉酸痛,及时消除肌肉疲劳。另一方面,由于睡眠是人身心休息放松和恢复的最好方法,所以在马拉松的训练过程中,每天必须保证8-9h高质量的睡眠,这样运动员才能维持较好的身体素质,保证较好的训练效果。

      (二)心理学恢复法

      运动员在进行比赛和训练时,在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完比赛和训练后要通过一些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做一些心理上的恢复,比如运动员为了消除紧张和疲劳的心理可以采用自我心理调节法,当在运动员遇到人际交往的矛盾困惑或者心理障碍时,可以运用心理咨询法来消除心理的困惑,还有就是可以通过听一些轻音乐来缓解心理的紧张情绪,这叫做音乐恢复法。

      (三)营养学恢复法

      马拉松运动员在运动时会消耗大量能量,如果运动后不能及时补充能量,运动员就会发生机能下降的情况,甚至出现因营养缺乏而引发的各种运动性疾病。因此,运动员机体恢复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营养学恢复法,运动员必须要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良好的习惯中保证高糖、中蛋白质和低脂肪等合理膳食结构,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等进行适量摄取。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有效缓解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降低体内的氧自由基含量,并能对人体的生理机能进行有效调节,加速新陈代谢,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情况,减少组织耗氧量,补充肌肉营养。

      (四)训练学恢复法

      在高强度的训练结束后,可以再进行一些低等强度或中等强度的训练进行减量训练,还可以在内容上进行多项练习的循环训练,由于每种练习活动对肌肉群的要求不同,当进行一种运动活动的肌群与下一种运动活动的肌群不同时,前一种运动的肌群就得到了放松和休息,@样既使训练得到了连续,同时又实现了休息和恢复。

      四、小结

      在马拉松运动的训练过程中,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加强医务方面的监督才能有效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从而避免运动员的过度训练。定期对运动员生理与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密切注意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过度疲劳或状态不佳的运动员进行及时的调整,在马拉松训练过程和结束,对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进行有效的休息和恢复,就能预防运动员过度训练。

      基金项目:课题:天津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资助(52WU1513)。

      参考文献:

      [1] 姜雨.马拉松项目意志训练的功能与方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53-154.

      [2] 陆宗芳.长跑、马拉松有氧与混氧训练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1):11.

      [3] 张明,戴伟民,许明伟.马拉松训练疲劳与恢复的探讨[J].三明学院学报.2008(4):16-17.

      [4] 刘美声.对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营养学干预[J].山东体育科技.2010(2):6.

      马拉松活动总结篇4

      “中国最美边境马拉松”、“史上最甜马拉松”,时下,一股“马拉松热”席卷全国,举办方和参与者热情高涨。

      马拉松缘何如此火爆?在这类挑战人体极限的赛事中,如何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如何促进“马拉松热”向“全民健身热”转变?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思考。

      “马拉松热”持续升温

      近年来,全国各地“马拉松热”持续升温。

      2016年广州马拉松赛各项报名9月20日结束,报名人数达10.7万余人,创“广马”历年报名人数新高,而参赛名额总计为3万人,总中签率不足30%,每一个马拉松参赛名额,都有超过3个人“争抢”。

      2016年9月17日,在万众瞩目中,3万余名跑步爱好者参加了第36届北京马拉松比赛,赛前6.6万余名马拉松爱好者报名参赛,创造了国内全程马拉松报名人数的新纪录。

      2016年11月6日8点,2016杭州马拉松正式开枪起跑。这是杭州马拉松开跑的第30年,各项报名共有7.3万余人参加,超过2015年0.6万余人,其中有效报名人数达6.4万余人。在这些人当中,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各个组别参赛人员3.2万人。

      30多年前,当起源于西方的长跑比赛马拉松首次进入我国时,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今天,这项赛事从举办规模到参与者数量都呈几何级增长,全国多地掀起“马拉松热”。据中国田径协会的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在中国田协注册备案的马拉松赛事已达200多场;今年前8个月,马拉松参赛者已达170多万人次,是2011年的4倍多。

      业内人士指出,GDP排名靠前的国家和马拉松举办场次最多的国家基本上是对应的。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数量全球第一,但马拉松赛事却排在GDP前10名国家的最后。美国每年有千余场路跑赛事,日本也有200多场马拉松赛事。在人口基数的衬托下,中国路跑赛事虽然“火热”,但似乎仍显得微不足道。

      已经连续8年获得国际田联金标荣誉的厦门马拉松负责人李维新表示,中国的马拉松赛事仍不能满足跑友的需求。

      “尽管人们热情高涨,但每年全马和半马的完赛选手人数比发达国家还差很多,优质赛事仍是稀缺资源。资深跑友无不将参加波士顿、伦敦、柏林等城市马拉松视作荣耀。”李维新说。

      网下的“跑马热”也向网上延伸。一种借助APP软件开展的线上马拉松日益兴起。2016年,中国田协利用一款名为悦跑圈的跑步APP软件,打造线上马拉松比赛平台。今年前7个月,悦跑圈共组织了19场线上马拉松,报名总人次达到490万,平均每场线上马拉松报名人数约25万,完赛总人次达到325万,其中规模最大的“七夕线上马拉松”单场报名人数超过55万。

      政商助推“新生活”潮流

      对很多马拉松爱好者而言,“马拉松热”源于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即将参加11月20日举行的首届南昌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江西财经大学研二学生邬鑫说,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增强锻炼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培养起跑步的习惯,马拉松赛事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酷爱跑步、曾参加过多次马拉松比赛的江西省贵溪市市民李灼龄则表示:“跑马可以让我不断突破自我,获得成就感。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我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跑友’,大家一起挑战极限,相互勉励,这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而对一些企业而言,马拉松比赛更预示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业内人士指出,马拉松这种赛事规模大,参与人员范围广、人数多,企业或产品的曝光率比较高,蕴藏的商业价值大,赞助商、承办企业乐意推动和参与。

      上海马拉松比赛爱好者唐明辉说:“每年参加比赛前,购买衣服、鞋子、眼镜等设备用品需花费3500元左右,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跑马”的参赛选手一般都要选购一套齐全的体育装备用品,这些需求拉动了市场。同时,马拉松比赛时间集中,受众范围大,数万人直接或间接参赛、观赛,都给企业提供了扩展品牌影响的契机,企业通过赞助赛事可在短时间内增强关注度。所以,长久以来马拉松赛事深得体育用品赞助商的青睐。

      某体育用品企业在其年报中分析认为,组织体育赛事有助于跑手取得更佳健身效果,并赢得更多支持者。

      该企业披露的2014年年报显示,当年该企业赞助了13场马拉松比赛,推出多个跑鞋系列产品,当年营收同比增长10%,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其中鞋履类就贡献了30多亿元。2015年这一企业赞助的马拉松赛事增加到17场,鞋履类贡献32亿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赛事审批权的放开,地方举办体育赛事激增,相较球类项目的场馆限制,举办马拉松赛事的“门槛”更低,而且对赛事主办方而言,举办马拉松比赛也意味着可观的收入。以南昌国际马拉松比赛为例,报名费分别是全程120元、半程80元、“迷你”马拉松30元,组织方分别预设参赛名额3000人、5000人和7000人,仅报名费这一项金额就达97万元,加上各种赞助,一次赛事收益不菲。

      赛事举办城市则通过举办马拉松,达到增加知名度、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厦门又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马拉松赛道”,其路线主要设在沿海的环岛路上,沿途经过鼓浪屿、胡里山炮台、进明寺、厦门大学等知名旅游景点。同样,首届南昌国际马拉松比赛,其赛道的设置上也突出了八一广场、八一大桥、滕王阁、秋水广场等体现南昌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学田径出身的社会体育学者卢元镇认为,马拉松热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标志。“在中国,马拉松比赛之所以成为城市的节日,是因为它承担着嘉年华、狂欢节的作用。城市需要这样一个展示自身形象和凝聚人心的平台。”卢元镇说。

      百姓愿参与、企业肯赞助、主办方有收益、地方赚“名气”,多方力量推动下,“马拉松热”只能不断升温。

      赛事保障要跟上

      客观来看,马拉松比赛能够给社会各方面带来多重收益,但是一些地方的赛事组织与医疗保障不到位、不达标,使得各种安全事故也呈多发态势,给马拉松运动健康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2016年3月20日举行的广东清远马拉松一度被媒体戏称为“最受伤”马拉松,近2万名参赛选手中有1.2万余人次接受救治,其中晕倒20人,危重症5人,进重症监护室3人。4月,在陕西省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一名参赛者在中途突然倒地,经医疗救护人员抢救无效死亡。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马拉松都是在网上报名,只要想跑就可以参加,几乎没有什么门槛,一些身体条件跟不上或对马拉松运动强度没有清醒认识的人参加后,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马拉松是一项带有危险性的比赛,它对参赛者的体力、耐力、毅力都有很高要求。忽视自身身体条件而盲目参赛,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郑志强说,参加马拉松一定要量力而为,而且要提前准备,至少在比赛3个月前就要进行科学训练,让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竞技状态。

      马拉松比赛是高强度运动,对赛事的组织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一些地方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医护配备与保障都存在不足,事故多发与赛事保障力量薄弱不无关系。今年5月,江西某地一座矿山也举办了一场马拉松比赛,由于赛前动员组织、医疗保障等不到位,一位50多岁的参赛选手猝死赛场。

      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主任安平表示,猝死虽只是少数,但跑得不当和过量将对关节和韧带等造成大量损伤,有些伤害是不可逆的。“所以瞎跑还不如不跑,不科学的运动不仅有害健康,还适得其反。”

      低门槛办赛也暗藏隐忧。一些地方举办马拉松比赛,并没有在有关方面注册,赛道及相关赛事服务工作往往因准备或经验不足,存在安全漏洞。

      “举办马拉松能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但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关注。”郑志强说,在全国马拉松比赛越来越热之时,赛事组织和保障水平一定要跟上。

      另外,一些地方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过于集中、人数偏少,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在江西,截至11月15日,就有萍乡、婺源、德兴举办过马拉松比赛,南昌、新余、上饶还将于年内举办马拉松比赛;今年9月下旬东北某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参赛者不到700人。

      有专家表示,马拉松赛事牵动安全保障、交通调度、赛事组织等方方面面,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地方政府往往不惜投入,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马拉松过热的现象应该降温了。

      郑志强表示,应该对国内各地马拉松过热现象加以规范。地方政府不应盲目跟风,在具备各种条件举办比赛时应加强赛事保障;体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应对各地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加强管理和引导;参赛者应培养科学健身的理念,不要盲目参赛,从而规避运动风险。

      随着“马拉松热”的兴起,政府部门更应促进马拉松从体育赛事向全民健身转变,让赛事与全民健身同行。

      “马拉松”不常有,但健身常在。一些马拉松爱好者表示,如今百姓的健身需求越来越强,但城市相关基础设施非常匮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在城市建设中,各地应加大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全民健身创造条件。

      马拉松活动总结篇5

      关键词: 新课程 马拉松教学 教学马拉松

      生命在于运动,人不运动不健康。所以,由原来的马拉松送战报发展而来的马拉松运动,已经变成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和挑战极限的运动。要完成这42.195公里的路程,运动者要经历身心方面很多的考验。而要顺利完成一次马拉松,在这之前要有许多次超出42.195公里的训练作为基础。否则,一个马拉松运动的参与者可能因为不适而造成身体损害乃至危害生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也像是一次马拉松,它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能够一蹴而就。而在课程改革当中,整个系统当中的参与者涉及面很广,但是总的说来可以归纳为教与学。教与学就像是一个马拉松的参与者,只有身体状况正常,肌体良好才有可能顺利完成马拉松。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应当寻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的马拉松。而要完成教学马拉松又得诉诸马拉松教学。

      一、马拉松运动的过程

      在一次马拉松的过程中,参与者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在开始运动前,参与者要先提前一个小时进食,但是不能够吃得太饱,而且要在开跑前做准备运动,进行热身避免在跑步过程中受伤。在开始后,还要懂得控制速度与自我保护,因为在你的身边有那么多的参与者,小心因为滑倒等而遭踩踏。前半程,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参与者会在不同的时间和里程出现极点现象。这时参与者要懂得自我调整,一旦过了极点,接下来的路程就顺了。过了极点的路程是一种机械的运动,不同体质的人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因为不适当的速度就会出现抽筋乃至昏厥现象;有的人会出现脱水现象;还有的人肌体器官出现异常反应。在出现这些问题时,参与者应当懂得自我判断,并且做出正确的决定。坚持几个小时后,当胜利的终点出现时,参与者会兴奋地向终点奔去。但是在踏过终点的那一瞬间,有的参与者会突然瘫倒,这时需要有人搀扶他,以免出现危险。最后,参与者要做一些赛后的恢复,不论是营养还是其他方面的调养。在适应一次马拉松后,肌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二、教学过程

      不论是旧课程的教学还是新课程的教学,教与学都是一个不可切割的整体。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师生能否和谐共处,完成一次次的教与学任务决定着最终教学成果的优劣。传统的重视教,或者说只有教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会学的要求。要从纯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达到学会学习。这种教学转变就像在马拉松的过程中出现的极点。能否顺利过了极点决定能否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马拉松。

      三、教学马拉松

      十年树人,百年树人。所以,教育是一个历史跨度非常大的工程。而教学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从表面上看,高中只有三年,似乎一届学生走了,意味着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但这是狭义的教学。其实,高中的教学是基于高中之前九年的基础教育乃至学前教育。广义上说,它还将影响到今后每一个教学参与者的深造、工作和学习生活。所以,广义上的教学就是一场教学马拉松,要完成这样一次马拉松,就要求我们将每一个环节做好。

      (一)教学热身

      很多高中老师认为教学热身是基础教育的事。但是,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如果连自己的指导对象都不了解,将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所以,每一个高中课程改革的参与者还应当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充分备好学生。这就是教学热身。

      (二)教学起跑

      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根据他们的水平,采用有层次性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注意,学生就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就像马拉松的昏厥最后只能退出比赛等。教学中,学生也同样会出现晕眩,也会导致对教学失去兴趣乃至放弃学科学习等现象。所以如何选择起步的教学内容很重要。要慎重处理,应当平稳过渡,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跑起来,参与到教学中。这时教师需要经常给他们指导,引导他们跑。

      (三)教学极点

      学生在熟悉教学后,就会出现一种教学极点。那是因为,过于熟悉,学生就会厌烦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这时老师应当克服极点,就像深呼吸,放慢速度,心理暗示一样经历马拉松的极点。教师可以调节课堂步骤,增加有趣的适当的教学游戏、测试、竞赛等,让学生顺利通过教学极点。就像在马拉松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不适应,教学极点有可能多次出现。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懂得跟踪学生,通过教学反馈来了解,比如,师生交流、意见信等。

      (四)教学后的极点过程

      一旦教学过了极点,师生就能够达到一种和谐。这时教与学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就像马拉松最后是一种轻快,那就意味着时间的积累是关键了。只要时间到,那么路程就会结束了。因此,这时的教学就是一种马拉松教学。

      四、马拉松教学

      过了教学极点的后极点教学,可以说就是一种马拉松教学。这时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有良好的习惯,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适当的教学进度,等等,而学生则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双方都能够将这种良好的习惯坚持下去,那么最终教学成果的取得就会有保证。

      (一)马拉松教学中的教师

      在马拉松教学中,教师应当随时翻阅自己的教学记录,很好地监控和管理自己的教学,并且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教师还应当关注其他年级和其他班级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才知道自己的教学是否真的合理。

      (二)马拉松教学中的学生

      在马拉松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和意志力等问题,可能会出现习惯无法坚持现象,这时教师就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给他们暗示。可以是面谈,也可以是书信,还可以通过组织交流活动,甚至批改作业过程中一句提示的话语,等等。

      除此之外,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带来的阶段性的成果,教师还可以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激励。

      总之,教学是漫长的,它比现实的马拉松还要长,所以每一个教学参与者都应当懂得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他们和我们一起经历教学马拉松,胜利到达终点。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马拉松活动总结篇6

      任何一个新鲜事物的兴起都有它背后的故事,而城市马拉松赛事在中国的兴起要从1981年北京国际马拉松的亮相开始算起。在当时,北马作为中国首届城市马拉松赛事,吸引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86名选手报名参赛,与国际马拉松不同的是,北马的“头跑”只有职业男选手参加。

      到1998年,马拉松赛事报名门槛降低,普通大众选手在那时才真正开始参与这场体育盛世的狂欢。这样的参赛热情,在2007年更是迎来了阶段性的突破,那一年完成全程马拉松的人数也首次超过一万,被业界称为是“马拉松元年”。

      此后,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群众基础基本确立,发展也越发与国际接轨,一些嗅到商业价值的商家也开始参照国外赛事承办经验,有计划地挖掘马拉松背后的经济价值。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即当年的“46号文”,从顶层设计上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上游制造业中装备市场火爆

      马拉松产业迎来关键期,国家体育总局、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和消费的发展,《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马拉松赛事运营的收入是2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超百亿元,2015年则达300亿元,2016年更是涨势喜人,仅上半年,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就赶上了2015年全年的数量。在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刘兵教授看来,这对体育产业框架下的企业和创业者而言,无疑是抢占时代风口的利好消息。

      刘兵分析称,目前而言,马拉松市场在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之体育产业有政策的强力助推,马拉松辐射带动的行业也会越来越多,发展的空间更是不容小觑。“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例如体育赛事制度放宽、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参与,互联网+体育的效能推动,都为抢占时代风口提供了契机,需求已经没有问题,关键要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做文章。”刘兵认为,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中永恒的引爆点,未来马拉松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是毋庸置疑的趋势,而国内马拉松赛事要想跟国际上其他王牌马拉松赛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必须顺潮流而为。

      当然,对于无利不起早的企业和商家来说,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带动体育消费,以确保自己在这场狂欢中分得一杯羹。《小康》记者采访中发现,倚仗马拉松经济井喷发展的大背景,跑步产业链也有自己的细分。在一些马拉松赛开展比较成熟的城市,一条完整的马拉松产业链涵盖了衣、食、住、行、游、购、娱,围绕这七项要素,又会细分出铺设面较广的利基市场,其中最大头的是体育用品销售。而具体的占比也已经有专业机构做了测评统计。

      在体育装备领域我国有着超过2000亿的市场规模,占据了国内体育产业总规模的79%。逐利资本家们围绕马拉松这块“蛋糕”,也率先从装备市场发力,开始有步骤的布局。有趣的是,在社交软件微信微博,不少网友也会经常晒出自己的跑步装备。这些用钱堆出来的跑步装备从头到脚:遮阳帽、运动耳机、眼镜、速干衣、智能手环、水壶、运动鞋等产品投入都不少于3000元。

      盲人调琴师张坚的跑步装备就涵盖了跑鞋、速干衣、护膝、智能手环四类商品。他告诉《小康》记者,在刚刚过去的12月份,他不单完成了第二次广马的迷你跑,还首次走出国门参与了泰国12月18日的马拉松国际赛。张坚说,自己大部分的花费集中在了跑鞋和衣服。“一双普通跑鞋市面售价也要一千元以上,服装则五六百,加上其他护膝、智能手环的装备,平均消费3000元是一定要的。”张坚说,现在像他这样为了健康舍得投资的人不在少数。

      《小康》记者走访广州北京路一带的运动品牌店发现,只要与跑步沾边的商品,销售都十分走俏。“跑鞋销量一直是第一,有时候一款跑鞋刚出新款就被抢购一空,所以跑鞋的仓储量也是不断增加。”北京路特步店的销售人员介绍说,“消费者购置跑鞋装备的支出比过去翻了几倍。即使没有进行直接消费,也有不少顾客前来咨询。”该销售人员还告诉记者,女性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也为体育用品市场注入全新活力,特步2017年下半年的产品开发也将集中在推出女性运动产品。这一用户产品的布局,也同样在其他品牌商中上演。

      服务业中承办方站在产业“风口”

      除了跑步装备市场的火爆,赞助商的追逐,资本热钱的涌入,也让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承办方站在了体育产业真正的风口。数据显示,近两年国内体育产业的规模已近几千亿,粗略估计,这块大蛋糕里,跑步市场占据了1/8,而跑步产业链最核心的就是体育竞赛表演业,它是连接体育产业上游和下游之间的纽带,也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剂和催化剂。

      在国内,从2012年开始涉足马拉松的智美体育被称为“马拉松第一股”。据其官网显示,2016年智美集团从1月到12月无间隙的为中国75万马拉松跑友带来了35场马拉松赛事,是国内最大的路跑产业运营商。智美体育集团总裁任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中国的马拉松产业来说,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但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赛事经营者们只有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才能逐步将中国的路跑文化培育起来。

      而外界关心的举办马拉松,企业和政府如何盈利的问题,从智美体育集团公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报告可见端倪。

      报告显示,上半年智美在赛事运营的版块收入同比增长了近90%,总收入达人民币1.945亿元。任文也透露,智美体育在操办一场马拉松的毛利率现阶段保持在30%左右,净利率大概实现百分之十七八,整个智美集团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保持相当不错,与国外部分运营服务商相比,日子相对好过一些。

      记者通过向赛事运营方了解,获悉一场马拉松的盈利主要看收支状况,收入来源又主要细分为商业机构的冠名费、赞助、广告费、政府支持,以及对消费者的报名费、入场观众门票、衍生品销售等。支出方面则主要由赛事奖金、安保医疗等服务类项目,以及媒体资源合作组成。而除了关注经济利润的增收,任文觉得赛事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运营商,还是投资商,做体育产业的时候,花钱不一定能砸出市场。

      相较于智美这样的大型赛事运营方,国内其他涉足体育服务业的企业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大部分都处于不挣钱的尴尬局面。对此,刘兵认为,国内马拉松正处在转型期和磨合期,很多操作都有待规范,除了相关联的市场经济是主轴,马拉松赛事的收益更多还是在于社会效益,城市效益。

      “市场经济是规范经济,而不是暴力经济,马拉松的标准与规范将是一个巨大系统工程,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更要科学的满足需求。当然它对拉动城市其他产业消费也是明显的,因为几乎所有城市马拉松都对当地参与人数做出限制,把尽可能多的名额留给外省市,这些外省市的参赛选手在比赛地的消费就是纯粹的GDP。”刘兵的看法是,企业赞助有可能在马拉松经济中不挣钱,但企业往往可以获得明显利益,一是广告二是政府关联,这与经济效益几乎是持平的。

      那么赛事运营如何“量质齐飞”,全民健身如何“科学多元”?刘兵提到,赛事运营要达到“量质齐飞”的基本要求就要避免体育竞技的功利化,使体育竞技在科学的范围内变得更纯粹。“由于体育赛事存在相关利益者,目前的赛事运营比又较注重盈利效应,如果把功利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就会对应有的科学前提进行有意无意的忽略。”

      马拉松产业链条长

      受城市路跑和马拉松赛事的影响,各行各业也分食着马拉松经济的发展成果。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年3月分布的《2016-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研究及市场投资决策报告》,当整体的旅游产业每年增长额为3%左右时,体育旅游分支的增长率达到14%,是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在与体育搭边的旅游产品中,风头最劲的正是海外马拉松旅游,“出国跑步”已成为办理签证的最好理由之一。

      以2015年朝鲜平壤马拉松比赛为例,150名来自中国的选手走出国门完成了国际马拉松的体验。一个来自上海的旅行团和朝鲜国际旅行社合作,以马拉松为主题顺势推出一款与跑马结合的旅游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其他旅行社也纷纷仿效。《小康》记者走访获悉,参与一个首尔马拉松旅游团起码要在当地停留五天,团费在4300元/人,其中并不涵盖跑马报名费。具体到国内旅游市场,异地外省参赛选手为了准备一场马拉松,需要订酒店、机票,在比赛地停留至少四天左右,比赛期间的景区游客访问量也相应会出现涨幅从而带动旅游消费市场。

      同时,在大型跑步赛事中,心脏除颤设备与服务的供应是刚需,而赛后的拉伸、运动创伤的恢复也必不可少,这都给原来的产业提供了拓展机会。传统保险行业也创新性的推出马拉松旅游保险产品。国内某大型保险机构的一款马拉松旅游保险产品,保险期限为2天,报价在40元,项目范围涵盖了马拉松猝死、马拉松意外伤害身故、残疾、马拉松意外医疗、马拉松交通意外事故四个保障类型,赔付金额最高在30万元。

      而备受关注的互联网科技,也成为跑步经济中的重要分支,尤其在社交网络风行的当下,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的普及应用,让体育消费迎来场景化革命。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全民运动健身行业报告》,2016年1―9月,运动健身类APP用户规模和总使用时长稳步增加,用户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也处于稳步增长态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互联网运动服务工具辅助自己运动锻炼。

      作为长期关注体育经济的学者,刘兵认为,马拉松产业与所有的体育产业性质是一样的,发展空间大,产业链延伸也较长,对地方的旅游、城市印象、城市规划与改造、城市其他产业的影响十分广泛,产业的关联性为产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多可能。刘兵向《小康》记者强调,在完善马拉松产业的过程中,国内马拉松赛事要不断地塑造国民对马拉松文化的正确理解,打造出更具规范性和标准化的马拉松赛事代表,“尤其要倡导马拉松的精神和文化追求,要积极学习全球经典马拉松的文化塑造,把马拉松视作城市文化的长青产业去壮大。”

      马拉松赛进入首届奥运会

      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议,并定名为“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菲迪皮茨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才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黑旋风”席卷,马拉松热下的冷思考

      有天赋不惧艰难,非洲选手承包冠军,已成为中国不少马拉松赛事的常态。除了一些专业的运动员,一些非洲留学生也加入到马拉松争金夺银的行列,帮助解决温饱,改善生活。

      《小康》记者 张玉荣

      2016年12月5日,温州马拉松在温州世纪广场鸣枪开跑,11353人参与了这场年底的马拉松大赛。本次温州马拉松爆出大冷,两个温州本地妹子不光强势包揽前两名,而且她们还力压肯尼亚选手。

      中国人拿下金银奖牌,为何成了爆冷门?因为近年来,马拉松赛事遍布全国各地,可最终奖牌和奖金频频被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非洲选手包揽。

      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激增,以至于“非洲兄弟”快不够用了!

      明星元素,进口内销

      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马拉松,动辄冠以“国际”赛事,邀请一些肤黑腿长、爆发力强的非洲兄弟们参加。经常参加马拉松的跑友就会发现这么个有意思的现象:前面领跑及最终夺冠的选手,基本上都是黑人。

      这些黑人参赛者从何而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于一个名为“TAO CAMP”的马拉松团队,经营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就是曾经中国国家队的长跑教练陶绍明。

      陶绍明2012年开始从事马拉松经纪人事务,他介绍,目前他所创办的“TAO CAMP”训练营在肯尼亚有3个,埃塞俄比亚有2个,乌干达有1个,总计队员200余人。

      陶绍明的团队需要照顾这些运动员的吃、住、装备、训练、赛事运作和商业开发等诸多方面。“打破国外经纪人的垄断,拉低平台,提升性价比”,在陶绍明看来,中国马拉松经纪人的出现,提升了国内赛事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

      “这个教练做这个事情,他很聪明。中国是出口转外销,他是进口转内销,这个做法应该说找到了创新点开发了一个产业。”著名社会体育研究专家卢元镇对《小康》记者说:“我觉得他做得还可以更大点,如果他能把中国人的马拉松运动员调教得比外国好,那就是功劳大大的。”

      在商业化、市场化环境下,组委会和马拉松经纪人的合作维持着职业马拉松生态系统。黑人选手得到了奖金,马拉松经纪人从中受益并且提升了知名度,而赛事也提高了水平并且有机会冲击“金标”。

      “非洲朋友参与国内马拉松赛事,对于地方政府是点缀。地方人见到老外比较少,是新鲜,看热闹,这只是明星的元素。”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对《小康》记者说:其实马拉松99%的人都是在玩,大家冲着马拉松并非冲着这几个黑人来,不在于拿不拿冠军。”

      奖金不菲,劳有所得

      非洲朋友之所以不远万里飞到中国各地参赛,目的很单纯――挣钱。

      据媒体报道,世界各地活跃着一批来自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马拉松高手,一个优秀的职业跑步运动员全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万美元,而最顶尖的运动员年收入甚至可以达到100万美元以上,只不过这样的运动员全世界不超过五六个人。

      各大马拉松比赛,冠军奖金一般都是数万元,有时还是美元,这对于来自非洲落后地区的黑人朋友非常具有吸引力。据报道,以2015年北马冠军为例,肯尼亚41岁老将基普楚姆巴以2小时10分58秒夺冠,奖金是2万美金。如果基普楚姆巴能够跑进2小时9分的话,他的奖金会翻倍,达到4万美金。

      在基普楚姆巴的老家,不少人还在为温饱而挣扎,一场比赛能拿到如此高的收入,无疑对他们诱惑巨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像基普楚姆巴这样的高手,收入不但有奖金,还有主办方高额的邀请费,以及赞助商的赞助费。

      “非洲黑人拿奖金是他的劳动付出应得的,他们有这个天赋和能力拿这个钱。”何文义说,“99%的参赛者不在乎这个东西,训练营培训非洲优秀赛跑者属于商业行为,把人圈在一起培训去跑马拉松,合理合规合法就行。”

      “就算我们援助非洲吧,这个过程必须要有的。”卢元镇认为马拉松走上国际,搞成国际马拉松,就要允许外籍参赛者来参加。“不能因为别人跑得快阻挠人家不让人家来,这样气量就太小了。唯一的办法是我们想办法跑得更快,如果能够赶超他们,他们想过来挣奖金的积极性就没有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我们将群众基础搞大,把竞赛水平提高,能够与他们匹敌,一方面对我国整个田径水平提升是非常有益,另一方面使得我们在国际上的信誉会大大提升。”卢元镇说。

      胜利背后,艰难辛苦

      国人看到非洲朋友轻松摘走国内马拉松奖牌后,他们会胜利欢呼。这背后,又有怎样的辛苦和艰难?

      中国有个摄影爱好者来到肯尼亚西部的一个小镇――埃腾,当地人口只有4万人,海拔2400米。使埃腾闻名世界的,是这里的马拉松跑者们。这个小镇素有世界马拉松冠军之城的美誉。

      当他跟拍早晨的训练时发现,外面冷风嗖嗖,普通人还在睡梦中,马拉松选手们就已经开始跑步了。

      在探访世界冠军Wilson的过程中,摄影者如此描述他的蜗居生活:整个房间只有6平方米,用一张窗帘布一分为二,窗帘布里面是一张1.2米宽的单人床,窗帘布外面的地上摆了5只那种黄颜色的,咱们装食用油的水桶。

      这样6平方米的蜗居,一个月租金是3000肯先令,折合人民币215元。而这种居所和生活状态并不是Wilson一个人的,几乎是运动员的标配。

      为了参加巴黎的马拉松,Wilson全家砸锅卖铁,卖牛卖羊,终于帮他筹足了路费。由于没有跑鞋,他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帮他买了双跑鞋。那次比赛,他获得了第二名,赢得3500欧元的奖金。还了父母赞助的路费,他还剩3000多欧元。

      Wilson曾在世界多地包括中国赢得了冠军和奖金,他家人的生活随之得到改善。然后由于疾病伤痛,今年40岁的Wilson从跑步生涯的巅峰,跌入人生低谷。他渐渐退出了国际马拉松比赛,后来跑的比赛都是些名气不大的赛事。

      国内马拉松该不该请“外援”?

      有天赋不惧艰难,非洲选手承包冠军,已成为中国不少马拉松赛事的常态。除了一些专业的运动员,一些非洲留学生也加入到马拉松争金夺银的行列,帮助解决温饱,改善生活。

      据报道,来自肯尼亚的宁波大学生威尔弗雷德,通过跑马拉松月收入可达2万元。然而,在他看来,中国马拉松比赛竞争日趋白热化,有越来越多的非洲选手来“抢生意”了,即便是在县级市举行的马拉松,也能看到不少熟悉的“非洲面孔”。

      越来越多“非洲面孔”出现在中国马拉松赛场上。到底该不该邀请这些“外援”来参加?

      2016年6月,中国田协连续出台三个文件,包括《马拉松经纪人管理办法》、《关于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参加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的管理规定》及《关于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奖金设置及发放规定》,通过这三项规定,对国内马拉松比赛邀请国外运动员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田协不鼓励所有的国内赛事都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解释:赛事主办方盲目邀请外籍运动员参赛并不会给品牌带来很大正面影响,还搭进去一笔不小的经费,有舍本逐末之嫌。“马拉松带给爱好者的应该是更多的参与性,而不是表演性,与其在明星运动员上投入大量的财力不如把资金更多的用于为参赛者提供服务和保障。”

      中国女子长跑传奇运动员孙英杰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举办国际赛事邀请高水平运动员是必然的,但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民间马拉松赛事还是应该给我们中国的跑步爱好者多一些空间。”

      要不要恐慌?“这个没有必要,因为我们很多马拉松贴着竞技体育的标签,做的都是大众体育的事,现在很多人没那么在意第一名第二名。99%的参与者只要快乐就行了,没有必要盯着1%的人。”卢元镇说。

      要不要限制?一些专家学者也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卢元镇说:“马拉松比赛有国内比赛国际比赛,国际比赛不邀请国外选手是不对的。国内比赛奖金本身也很低,(国外选手)过分鹤立鸡群对于组织工作、群众影响、社会心理的影响可能不大有利,适当规范下是应该的。”

      “国际的赛事就让它国际化,限制反而显得小家子气。让他们来跑,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国际精神。”何文义说,“地方有发展经济发展旅游的目标,有需要请过来一些演员,也可以这么理解。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我们马拉松给奖金应该的,没有什么价值上不好的东西。”

      时评专栏评论者苑广阔则认为:之所以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引导和规范,一方面是赛事组织者邀请国外选手参赛,要额外花费一笔不菲的经费,同时对赛事品牌带来的正面影响力有限;另一方面,马拉松赛事应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普通跑步爱好者参与,为普通长跑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参赛保障和服务,而不是把经费都用在少数几个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上。而几乎每项赛事的名次和奖金都被国外选手拿走,一定程度上也压制和国内跑步爱好者的参赛热情。 编辑/韩静

      世界纪录2004年才设立

      马拉松活动总结篇7

      北京马拉松自2011年开设“为慈善而跑”项目以来,2年内,共有600名“为慈善而跑”的选手为国内外18个公益机构募集了百万余元的善款,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爱心。2013年,北京现代北京马拉松公益活动重装上阵。首先,“为慈善而跑”正式更名为“为公益而跑”。其次,北京马拉松在报名募捐、媒体宣传、活动推广等领域进一步完善与公益机构的深度合作。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王大卫表示:“北京作为中国城市马拉松赛的领跑者,在不断提高自身赛事水准和影响力的同时,赛事的组织者们也始终在探究如何将赛事与公益深度结合。

      王大卫说:“近几年来,北京马拉松不断创新与社会事业结合办赛的模式,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公益组织、企业团体、家庭单位分别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参赛形式。比如为企业团体提供‘企业体验计划’服务,以家庭为参与单位的‘健达亲子跑’等活动。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将北京马拉松赛事品牌价值长期一致地交付给公众、政府、企业及国际社会,从而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真正认同,提升了它的社会影响力。”

      在9月25日的新闻会现场出现了一幕感人的画面,爱百福公益的4位盲童现场为大家演唱了动人的歌曲,这几个小朋友还将参加10月20日“为公益而跑”的活动。王大卫深有感触:“不论是慈善跑还是公益跑,不只是为了跑步和募集善款。这些孩子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在奔跑中是能够感受到奔跑的快乐的,我们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同健全人一样的快乐,这也是作为体育人应尽的社会责任。”2013年“为公益而跑”的选手将在北京马拉松的起点区域拥有独立的公益跑选手集结区,位于全程选手及半程选手之间。今年共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等13家机构近600名选手参与到“为公益而跑”活动当中。为感谢参与公益跑选手的爱心,组委会将向所有“为公益而跑”的选手提供纪念章一枚。

      梦想、爱心,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一次,即使再多艰辛、再多汗水,北京马拉松都会为梦想、为公益全力奔跑。

      马拉松活动总结篇8

      【关键词】赛事传播 城市品牌 马拉松 发展策略

      一、城市品牌与体育赛事的关系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环境、资源、文化、历史、经济和人本身都是构成和决定一个城市品牌价值的要素,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最终决定了品牌的本质。不同于单一产品和服务,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既包含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同时也渗透了许多复杂多元的无形价值。可见,城市品牌是目标受众关于一个城市整体印象和概念的总和。它不仅指城市的名称,标示和格言,还包括其物理属性、文化内涵、历史特征与核心价值,以及人们对于其可能提供的功能与服务质量的期待等。体育赛事中所蕴涵名称、标示、格言、物理属性、文化内涵、历史特征与核心价值及功能和服务等,是塑造城市品牌不可缺的元素。诞生于2006年的中国鉴真半程马拉松赛,历经七年,从初创、重新定位到逐步上轨,从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到与专业性竞赛(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兼容,社会影响日益扩大,2012年9月,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正式通过国际田联的严格审核,从银标赛事荣升为金标赛事,这是国内近50个城市马拉松赛事中的第一个金标半程赛事。该赛事传播的有效覆盖人群高达六个亿。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已成为中国大众体育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成为了苏南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二、赛事传播的理念

      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已经经历5届,赛事的组织者根据马拉松赛事的特点和功能,将比赛路线安排在较繁华、人口密集的地段,并结合扬州历史旅游文化城市的特点,比赛路线涵括了扬州大部分风景区(包括个园,京杭大运河,瘦西湖,平山堂,文昌商业街等景区)。让人们在享受马拉松运动快乐的同时,更领略了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名城的古风今貌,凸显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在2010年的第五届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由于赛事升级的需要,以及配合央视的直播,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宣传扬州的历史、旅游文化资源,展示扬州古风今貌,扬州市体育局在市政府的提议下,修改了路线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把比赛的起点放在文昌阁,终点放在体育公园附近的双博岗。沿途还经过何园、东关古渡、运河风光带、大王庙、平山堂路、来鹤台广场等,平山堂路上即为大明寺和鉴真纪念堂,是当年鉴真大师修行的地方,和赛事的纪念意义充分融合。一路上可谓是“唐宋元明清,一路看到今”。

      三、媒体传播立体化打造城市品牌的策略

      (一)部级媒体结合区域媒体传播

      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同时带动了国内外媒体宣传。据统计,比赛日有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新社、新华社国际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体育报、新华日报、北京电视台、厦门电视台、东方卫视、文汇报、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体育频道、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在当天的新闻栏目或体育栏目中报道了马拉松赛匀的消息,从不同角度对扬州进行了解读。网络媒体除国家体育总局网、中国田径网登载了赛事消息外,还有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华奥星空、中江网、网易、新民网、体坛网、凤凰网、CCTV-5M网、中国广播网、新西兰某专业网等都报道、刊登了赛事图片、视频。马拉松赛也是众多网友在论坛、博客中热议的话题,从各个角度对赛事进行了评价,数量,频次和篇幅较往年有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比赛前后各大网络媒体共刊发、转载赛事新闻稿268篇,相关新闻网页达12. 5万个。人民网、新华网等重点新闻网站都刊发了《扬州马拉松五年大变样央视直播欲打造金牌赛事》、《第五届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扬州赛毕》等多篇报道,新浪网、搜狐网。

      (二)网络媒体的全覆盖与大众媒体相拓展

      网络媒体是当前应用范围最大的媒介,凭借操作简单快捷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这也是当今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央视官方网站、新浪、腾讯等主流网站也开辟了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专题网页;在对马拉松赛事的电视直播中,央视官方网站、新浪网、腾讯网也同步做网络直播;在扬州本地,CDMA手机直播、车载电视直播、广播电台热气球直播、分众传媒都对该赛事全程进行报道,几乎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市民都能同步体验马拉松的激情与感动。

      四、结束语

      城市品牌是城市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财富, 作为城市名片, 内容涵盖了城市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众多方面。从文化角度来说, 城市文化既具有独特性, 同时又具有广泛覆盖面和延伸性。“城市品牌所蕴涵的文化, 是城市的无形资产, 它可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 可以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辱与共的思想,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不仅成为办大型体育赛事作为展示城市文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将体育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和城市所特有的人文底蕴相结合, 形成彰显城市魅力的品牌化。良好的体育赛事传播, 就是要营造具有城市特征的体育文化氛围, 为体育赛事描动循环。绘城市个性色彩, 形成城市特有的文化品牌吸引力, 以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马拉松活动总结篇9

      男子组冠军创

      国内男子马拉松最好成绩

      2013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5日上午厦门圆满结束

      北京时间1月5日,2013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圆满结束,埃塞俄比亚选手格塔乔·特发·纳格瑞以2小时7分32秒获得男子组冠军,刷新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会纪录,同时创造了中国马拉松赛事男子组的最好成绩;女子组冠军则被同样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法图玛·萨朵·德尔果以2小时27分35秒夺得。

      作为世界最美丽的马拉松赛事,2013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迎来了第11个年头,今年总共有73896人报名参赛,而全程选手更达到了25049人,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均刷新了纪录,其中男子组去年赛会的前三名都重回故地。

      比赛采用四枪出发制。像往年一样,全程比赛起点和终点都设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来自厦门本土的伦敦奥运会举重冠军林清峰,美国短跑名将、雅典奥运会冠军加特林,台湾著名演员桂纶镁担任开幕嘉宾,刘建宏、阿丘等央视名嘴也参加了比赛。

      比赛开始后不久,率先出发的男子组,非洲军团便形成了第一集团军,随着比赛推移,第一集团人数越来越少,一直处在领先位置的肯尼亚选手楚姆巴最后几公里体力不支退赛,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隆扬卡和纳格瑞展开最后的争夺,最终纳格瑞以2分7分32秒率先冲刺,肯尼亚的凯伯春姆巴和另一位埃塞俄比亚选手瓦嘎也超越隆扬卡分获二三位,他们的成绩是2小时7分44秒和2小时8分39秒。

      女子组的比赛,报名成绩最好的奇尔瓦一开始处于领先,随后埃塞俄比亚的德尔果完成超越,并将优势保持到了终点,最终以2小时27分35秒夺冠。曾在2003年首届至2009年实现七连霸的中国女队,自2010年起便与冠军无缘,今年她们再次未能登上最高领奖台。

      2013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继续由中国田径协会与厦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赛事围绕“健康生活,幸福厦门”为主题,共设马拉松、半程马拉松、10公里、5公里,轮椅半程马拉松和轮滑比赛六个项目。今年开始,凡累计满10届在关门时间内跑完厦门马拉松的运动员,再次报名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可获得一个永久参赛号码,并享受特定的号码布作为鼓励。今年共有8名运动员享受这一待遇,在特殊号码段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号码。本届比赛各项目路线保持不变,依然安排在风景优美、道路平坦、空气清新并最能体现厦门城市特色的环岛路上进行。

      关于中国厦门

      马拉松活动总结篇10

      2017年的东京马拉松,是田同生自55岁开始跑马拉松9年以来的第82个马拉松。跑步江湖人称他为“田老师”,现在也是跑哪儿的创始人,他不仅要自己完成100个马拉松,也要影响100个有影响力的人跑步,到100个城市100所大学去推广跑步,带动100个企业去跑步,甚至是跑马拉松。

      2008年55岁的田同生与友人王石(万科创始人)一起挑战攀登8012米希夏邦马峰,“当时团队10个人,9个人都上去了,只有我1人失败了。”9年后,田同生回忆起仍倍感失落。此后,他开始跑步训练体能,这一跑,不仅让他不断强身健体,而且还跑出了新事业――跑哪儿。

      2015年62岁的田同生经人介绍,认识了26岁的常春,常春毕业于美国春田学院体育管理硕士,也曾供职于迪士尼体育。“年轻,加上了解体育产业”,两人便一起创办跑哪儿项目,主营马拉松赛事运营、推广以及国际体育旅游。前半生都和咨询管理打交道的田同生,擅长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系统性总结和管理。他表示,做跑哪儿不是简单的马拉松赛事运营商,还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改变传统的体育运动和赛事运营,使之变得更加系统化管理。

      IP“田老师”

      从1999年开始从事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管理,田同生是毕越管理咨询的执行董事,也是A股上市的创智科技的资深顾问。随后2005年第一次创业,成立了北京略博管理咨询公司,他积累了大量企业和企业家资源,也结识了如王石、郁亮等热爱运动的企业家,从他们的分享中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正如哈佛大学医学教授所言,运动改变大脑,也改变了人的精神状态。”田同生说。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田老师”成为一个网红IP是他意料之外的事,他说:“这一切也得益于互联网的传播。”2008年开始跑步,田同生会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他表示,国人普遍从学校接触跑步――作为一项体育达标的考试,容易让人抗拒。媒体传播中的跑步者成绩优秀、装备齐全、姿势优美,与普通跑步者产生了距离感。田同生说:“这个辑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把跑步摆在对立面,而要把跑步这件事摆在旁边,随时可以试一下,参与一下。”

      “田老师”的跑步经验加上互联网的传播,使得越来越多人关注到田同生,也更多地参与“田老师”一起跑步。实际上,田同生把自己的体会转变成了独特的模型,一个可实践的跑步系统,普通人同样可以完成的理论实践。“我带着想跑步的人一起跑,陪最慢的人坚持跑到最后,很多人完成后很兴奋,也会把他们的感受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田同生说。

      2013年1月,CCTV9《活力中国》播出了田同生参与柏林马拉松的故事。2014年他被评为CCTV5体坛风云人物,被更多的跑友熟知,从此成为跑步的领袖,目前他也是国内60岁以上年龄段完成“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第一人。

      田同生说,2015年创办跑哪儿是水到渠成的事。早年因为业务和万科熟悉,与现在创办优客工场的前万科副总裁毛大庆也是跑友。“一是咨询跑步和协调跑步赛事越来越多,忙不过来,所以停了咨询业务;二是受毛大庆创业感染,我也创业了。”60多岁的人创业,在财务上已经不是大问题,但精力有限,加上他还要继续训练,继续跑马拉松,于是和26岁的年轻人一拍即合,一起做跑步的“生意”。

      目前,跑哪儿的业务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推广企业跑,倡导并组织企业全体跑步,同时建立以田同生和毛大庆为IP的社群跑;二是作为平台运营马拉松赛事,了国内体育赛事以及160多场海外马拉松赛事推广,其中夏威夷马拉松和首尔马拉松为独家,业务包括中国区整体运营、报名招募、商业权益开发、转播制作等;三是作为体育旅游赛事运营商,以旅游为目的地组织赛事,并提供往返机票、住宿等旅游服务。

      2015年,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马拉松热。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共计134场,同比增加了83场。参赛人数150万人次,较2014年增长60万人次,国内赛事总支出超过5.3亿元,马拉松赛事呈现井喷式增长。也正是在市场的发展推动下,站在风口的跑哪儿以“互联网+跑步”的创业也获得了资本的肯定。2016年3月跑哪儿获得优客工场领投的500万元天使轮投资。2017年1月,跑哪儿获得由亿润投资领投、优客工场跟投的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

      重新梳理信息流

      作为IT信息化和跑马拉松两个领域的资深人士,田同生认为,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把跑步者从赛事过程前后的数据――报名信息、跑步中的数据、跑完步后如何成绩查询、跑步训练和身体健康建议等信息数据打通,“处于一种信息孤岛状态。”

      他感慨2017年在东京的马拉松上,读取运动员数据的设备居然要绑在脚上,“太不方便了,东西掉的满地都是。”他表示自己在信息化领域摸索了一辈子,很想打破这种基础设施滞后的状态,因此就将想法落实在跑哪儿的业务上。

      2016年,跑哪儿和美国跑步赛事平台Athlinks合作,引进其赛事的管理、成绩、报名和供应商系统,开发应用于国际IP赛事落地中国市场,以及本土赛事的SaaS系统,当前运营积累的全球2亿多条赛事数据,并向跑着提供数据查询及大数据分析,包括泥泞跑等户外障碍赛事,均由其提供基础服务和技术支持。

      田同生说,跑哪儿面向B端和C端进行变现,即“C端的赛事运营,B端的企业级体育旅游服务,变相能力还是很强的。”目前,跑哪儿为旅游目的地丽江和开化举办了两场马拉松赛事。规划中,跑哪儿将完成一个体育旅游生态式的模型,也将和投资者亿润一起打造体育旅游共享小镇,成为一家体育旅游运营商。

    马拉松活动总结十篇

    马拉松活动总结十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