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0

    普京表示向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将用卢布进行结算,将产生哪些影响?_风闻

    2024.04.24 | admin | 60次围观

    普京表示向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将用卢布进行结算,将产生哪些影响?_风闻

      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作出决定,向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将用卢布进行结算。

      普京要求俄罗斯中央银行和政府在一周内制定与欧洲国家进行卢布结算的相关规范。

      非常简单地谈几句个人的浅显看法,胡吹胡咧。

      俄罗斯的目的,或许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考虑。

      从短期而言,哪怕只有这个消息的放出,哪怕并没有实际的落地,卢布的汇率都会有、且已经有了较大的拉升。对于在俄乌冲突+西方制裁后一度瞬跌30%的卢布来说,缓解货币贬值的实现非常有价值。这不仅可以放慢外资想方设法逃离俄罗斯市场的脚步,也可以让俄罗斯不至于陷入巨大的通胀之中,缓合激进加息的压力。无论是实际消费力的民生层面,还是已然被限制较大的经济层面,提升生产和需求,都有所作用。并且,从卢布短线上升的现状来看,这一点已经于短期而较快地实现了。

      而在另一方面,这也是俄罗斯对西方抱团制裁,所采取的分化尝试。

      相比美国,欧洲的原油与天然气更加依赖于俄罗斯的出口。欧洲40%的天然气消费来自于俄罗斯,取暖和发电均直接相关。一旦俄罗斯--欧洲的出口渠道关闭,欧洲将承受较大的上游通胀压力。而与此同时,由于疫情持续影响,生产/航运受损+货币放水政策提振经济,世界早已进入通胀极高的状态,哪怕没有俄乌冲突带来的再涨价,欧和美为首的各国也即将进入收缩货币的周期,加息与收QE先后安排。俄乌冲突带来的成本通胀再激化,势必将进一步加剧货币收缩必要性。

      然而,俄乌冲突产生的经济冲击,将弱化欧美的实体基本面,3月美联储会议、欧洲央行管委会,不仅强化加息方向,也都强调了地域风险带来的经济负作用。以1-2月的实体数据而观,欧美的PMI等生产指数不差,但PPI与CPI同时飙升的情况,体现着上游高成本对下游的转移涨价,而终端需求的表现其实并不完美----如美国,2月社零的环比增速就低于预期和前值,且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受到了俄乌冲突通胀再升的影响而下降。这意味着,欧美的终端需求有难消化上游成本转移的风险,并反向影响经济活动。这一点,在俄乌冲突发生的3月后数据上,可能会有所表现。而面对通胀而必须执行的加息进程,则可能为基本面再压一根稻草。

      面临这样的情况,以欧洲自身的立场出发,如果能够以卢布结算的形式获得俄罗斯天然气,那么经济情况、货币收缩压力,必然会缓解很多。俄罗斯让欧洲站在了可选择的状态下----和影响相对较小的美国一起制裁我,还是以自身更切实的角度考虑而“独立做事“?未来的”近邻威胁“和当下的”经济风险“,二选一?一旦欧洲动摇,那么俄罗斯方面,无论是经贸还是政治,都会有相对宽松一点的国际环境了。

      事实上,美国也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就在俄罗斯宣布此决定的同时,美国马上做出了反应:拜登政府和欧盟目前正接近达成一项协议,以降低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周四表示,该协议最早将于周五宣布,一位知情官员透露称,该协议旨在确保美国向欧洲供应天然气和氢能。

      而在中长期角度上看,俄罗斯的野心似乎更大。如果欧洲接受了卢布结算换取天然气,卢布在国际支付结算体系中的占比将会有一定的提升,从而在理论上拥有”脱离美元本位的当今体系,自立山头“的可能性。这不仅可以摆脱美国在当前体系之下的"予取予求“,也达成了“两极化”的对立----各自拉起一队国家组成上下游全环节的贸易、金融系统,互不交错,相对而望。这不仅可以让俄罗斯脱离美国在经济贸易层面的随意拿捏,还可以获得更多。美元支付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踢出俄罗斯而进行打击的情况,是俄罗斯务必想要避免的。

      在一些局部的情况之下,美元本位的体系似乎有着“不被信任”的理由。美元成为了当今的主流货币,但美国似乎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我们似乎也很难要求任何个体国家能拥有---“国际自觉”,政策更多地以自身国内情况为标准。而每当美国需要大量放出货币来刺激经济时,以美元为避险资产、支付工具的各国政府、企业,都会遭遇迅速贬值的窘迫。更进一步地说,当俄罗斯面临“冻结一切美元资产”的制裁时,各国也会思量他日自己被同等制裁的风险。

      至少,与G7联盟关系不密切、与美国绑定并不牢固的国家,理应有这个担心。而可以想见的是,这批国家,也必然会是俄罗斯相对容易争取的存在。一个有趣的事情是,看上去与美国较为亲近的印度,便在制裁俄罗斯相关的事宜上没有跟队,得以用较低的价格进口俄罗斯石油,并可能允许俄罗斯实体投资印度公司债券,更传闻在讨论新的“卢比--卢布”结算机制。

      目前阶段,各国减持美元资产的情况也确实存在。各国减持美国国债、增加黄金储备、缩减与美国的本币互换规模,都在持续。而美元在国际贸易支付中的占比,也在近年确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并且,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中国,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与各国央行频繁签订/提高本币互换协议的规模,扩大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并与30多个国家达成人民币结算而将之纳入,近期更是传出了与沙特阿拉伯商讨石油以人民币结算的消息,包括亚投行的存在也不乏类似作用。

      然而,这一设想,目前看来应该仍然较为理想化。卢布在世界交易中的总占比太低,无法形成自身核心的体系。因此,欧洲或任何国家,都无法依赖卢布支付体系,完成自身全部的经济生活运转需要。而在另一方面,这种划江而治的两极化做法,可能会让美国产生警惕,而对投奔卢布支付体系的国家采取措施,刺激因“冻结俄罗斯美元资产”而产生恐慌的各国,让它们别太出格。

      毕竟,在美元核心支付体系仍然主流的当今,不会有太多的国家不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即使他们已经在逐步缩减规模。同时,以2021年的数据来看,即使占比有所下滑,美元也依然有着39.38%左右的绝对话语权。而卢布,即使加上----以中国情愿与俄罗斯一条路走到黑的前提----人民币,也分别是第二十名的0.18%和第五名的2.19%,与美元暂时不可抗衡。而第二名38.43%的欧元区,面对如此力量对比,选边也不会困难。

      从短期来看,天然气的做法可能会成功,也会取得一定的成果:分化欧美对俄制裁的统一程度(欧元区如果同意,无异于破解美国围绕SWIFT的制裁计划),缓解卢布剧烈贬值而导致的被迫加息+通胀飞涨,对冲外贸受到的打击。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欧元区并未动摇,俄罗斯此举反而会让俄罗斯仅存的数个能源需求商心生退意,担忧更强力的镇压到来。

      而从长期看,理论上可能存在的“与美元体系分庭抗礼”,还是很难实现的。这更多需要卢布+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占比中进一步的巨大提升,以及美国本身的衰落。只有美国衰落,带来美元资产在信仰上的动摇,并在实体面上减少各国对于“经济大物”美国的交易来往/依赖程度,此消彼长,才有机会。任重而道远此言,依然完全适用。

      事实上,至少目前,中国似乎也没有站在”被西方推到俄罗斯一边,与它同年同月生/亡“的强烈被迫境地。就在今天,似乎在应对俄罗斯此举一样地,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352项关税,已然进行了重新的豁免。美国从去年10月开始探讨此事,就偏偏在今天,宣布了结果。

      给个经济层面上的甜枣,尝试分化和拉拢,谁也不会比谁生疏多少。毕竟,这才是对一个国家最实在的东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